中能昊龙内蒙古博昊通达智能门窗项目正式开工

2018年6月20日| 集团要闻

       中能昊龙内蒙古博昊通达智能门窗项目正式开工投产


   6月18日,中能昊龙集团旗下内蒙古博昊通达智能门窗项目开工投产仪式在内蒙古科左后旗成功举办。博昊通达智能门窗项目是自治区级重点项目,总投资6亿元,是中能昊龙集团全力打造的标杆项目。内蒙古博昊通达窗业有限公司经过3年的紧张筹备,在全集团的大力支持下,于18日正式开工投产。

 


中能昊龙集团副董事长贾胜军致开幕词

科左后旗委书记刘士海在仪式上致辞

       通辽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志远、政协主席高忱,副市长韩国武,市政协秘书长米法兴,科左后旗委书记刘士海,旗委副书记、旗长何志伟等相关部门政府领导,中能昊龙集团董事长李文明、副董事长贾胜军、总裁程剑平、副总裁刘波、通辽产业总经理李鑫、博昊通达窗业总经理洪全仁等公司领导以及旗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受邀企业代表出席开工投产仪式。开工投产仪式上中能昊龙集团副董事长贾胜军致开幕词,科左后旗委书记刘士海致辞。

 

      该项目以“工业4.0+互联网”为导向,建设中高端窗业研发制造基地、幕墙研发制造基地、智能家居总装基地、环保节能保温材料生产基地“四位一体”的智能家居及装备产业园,项目全部达产达效后,可年产150万平方米智能门窗,实现年均产值6亿元,税金6千万元。

 

中能昊龙集团董事长李文明现场点睛

      该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中空玻璃深加工及钢化车间、欧式铝木复合门窗加工车间、断桥铝合金门窗加工车间、成品库及科研中心、后勤楼、综合服务楼、博物馆,可年产50万平方米智能门窗,致力打造中高端门窗业生产研发总装基地。二期建设检测中心、孵化中心、智能家居加工车间、家居移门加工车间、环保节能保温材料生产车间、综合管网等辅助设施,两期全部建设完成后,年均可生产150万平方米智能门窗。

 

参观智能门窗生产车间

      目前,车间及科研中心综合楼、钢化玻璃设备调试及门窗博物馆主体建设均已完成,配电室、水泵房、车间环路已竣工。全部达产达效后,可提供就业岗位350~500人,主要产品有断桥铝台金系统门窗、铝包木及木包铝复合门窗、阳光房、电动门窗、窗帘及防风雨、防盗门窗、智能照明、安防报警、无线遥控,场景控制等高端系列产品。门窗主要分为四大系列:铝包木门窗系列、智能门窗系统系列、木铝复合门窗系列、断桥隔热铝合金门窗系列。

 

天津理工大学和中能昊龙通辽产业集团建立产学研基地

     为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中能昊龙集团成立了新能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天津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国家幕墙门窗行业协会、国家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石英玻璃研究所等多个团体有着广泛的合作。中心外聘2名教授、专家,专职研发队伍60人,中级以上职称40人,具有很强的研发能力。

 

智能门窗生产车间

玻璃深加工车间

通达窗业总经理洪全仁介绍智能门窗生产工艺

      中能昊龙集团立足品牌创建,致力于将内蒙古博昊通达窗业有限公司建设成区域内知名的节能型门窗龙头企业,填补了节能型门窗市场空白,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对蒙东及东北地区的建筑节能、推动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政策支持


科左后旗多措并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年初以来,科左后旗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抓项目建设,着力壮大实体经济。把项目建设作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主动争资立项、全员招商引资、强化跟踪服务,加快推动项目建设,推进有意向的项目早签约、已签约的项目早落地、已落地的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早建成投产。2018年计划实施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6项,总投资111.49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55.51亿元,目前已开复工42项。

     二是抓两个平台建设,着力打造投资洼地。科左后旗加快推进园区平台和金融平台建设,从而达到园区建设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资、市场运作的目的,加快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近年来,旗工业园区累计投资11.6亿元,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重点进行了水、电、路、讯、气、绿化、硬化、亮化等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园区2×36MW热电联产项目已完成项目核准,园区铁路专用线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园区2018年被列入中国开发区公告目录(2018年版),是全区69个省级开发区开发区之一。积极强化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持续增强城投公司融资能力,科左后旗城市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现有10家全资子公司,4家控股公司,一直以项目建设服务为突破口,为全旗经济建设发展筹集资金,科学经营国有资产,促进国有资产增值。优化投资服务环境,落实各项投资优惠政策和产业扶持政策,进一步简化工作流程,提高行政效能,提升服务质量,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是抓主导产业,着力推动优势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通过专项推进、延链补链,全力推进肉牛、绿色农畜产品、蒙中医药、沙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五个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着力培育康臣药业、科尔沁牛业、长江造型材料等重点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加强品牌培育,“蒙医正骨术”“科左后旗黄牛”“科左后旗大米”顺利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获得了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级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

     四是抓改革创新,着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土地“三权分置”,“化零为整”破解土地细碎化经营难题,推进农业机械化。实行全年全域禁牧,倒逼农牧民科学养畜、舍饲养畜、种草养蓄,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探索创新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机制,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着力补齐发展短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